返回顶部
浅谈企业架构
企业架构
2024-5-31 11:09
摘要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几篇深具启发性的关于架构设计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多个视角探讨了“架构的价值”这一问题。我们常说,“架构”一词仿佛是玄学,让人感觉高深莫测,听不懂,即便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也常常难以为其 ...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几篇深具启发性的关于架构设计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多个视角探讨了“架构的价值”这一问题。我们常说,“架构”一词仿佛是玄学,让人感觉高深莫测,听不懂,即便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也常常难以为其价值给出一个相对确切的答案。然而,这也反映出“架构”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架构”一词不再仅属于技术专家的讨论范畴,许多专注于流程管理的博主也纷纷加入到架构话题的探讨之中,这无疑证明了架构设计作为一个领域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其受欢迎程度也在不断攀升。

什么是企业架构? 

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简称EA。是指对企业事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具有体系的、普遍性的问题而提供的通用解决方案,更确切的说,是基于业务导向和驱动的架构来理解、分析、设计、构建、集成、扩展、运行和管理信息系统。复杂系统集成的关键,是基于架构(或体系)的集成,而不是基于部件(或组件)的集成

----来自百度词条

上述定义确实很难理解,我补充一些我的理解:

Ø 企业架构具有体系性、普遍性,也就是需要抽取共性面向“全局”,往往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推动过程,从事架构工作的人需要高于他人认知并具有良好的提炼总结能力;

Ø 企业天然具有复杂的集成关系,架构可用于描述和管理“复杂性”,并不能代表其能“消灭复杂”。企业架构并非“许愿池”,并不是做了企业架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需要给它成长环境并持续应用它,才可使其持续发酵更精准的地帮助企业找到问题;

Ø 架构有别于“分类框架”,分类框架就是单一角度,而架构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跨越多个系统(业务架构、合规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等)和企业内的多个职能群组,对于企业的不同参与者,企业架构提供了不同的视图,用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和语言反应企业状态;

Ø 企业架构构建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描述视角的转化,架构是“构建者”视角,不可见的,其有别于“功能”,功能是“使用者”视角,功能不能代替架构。架构就像“中医”,关注的是机理层面而非某一器官;

Ø 企业架构必须要建立一张 “机理图(元模型)”及与其匹配的“术语”,这是架构工作的前提,与“数字地图”一个道理,之所以数字地图需要在一套统一的坐标下用不同符号来表达各类元素与坐标的构成关系。

  

企业架构谁是最大的收益者?

我的首选答案一定是“管理者”,我认为架构应当成为管理者的必备课程。最初,“架构”这一概念源自建筑领域,其本质是通过各种构件的组合来承担由上而下的压力。因此,架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它试图用最简单的逻辑关系展现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我们对事物的管理到达微观层面,架构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在微观层面,我们更多是遵循架构的原则而非架构本身的核心所在。换到日常生活也一样,孩子偶然一段时间贪玩不写作业家长一定会很生气,我们了解完具体原因后再来对比一下我们对他的期望,不影响可能就会接受偶然的小瑕疵,如果已经偏离了正轨,我们会想办法纠偏,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的期望与孩子自身不相匹配,那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重新思考是不是需要调整目标。

回顾当前企业现状,我们发现多数企业管理者并非来自管理学科背景,而是从一线技术岗位晋升而来。他们通常具备卓越的个人技术能力和对特定业务及技术细节的深刻理解。然而,当他们步入管理岗位,往往更多地以技术专家的身份引领团队一起干活。这种管理模式更依赖于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而非纯管理技能。

对于这些管理者来说,关键挑战在于如何“跳出来”,超越对细节的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从局部抽身,全局考量,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因为问题是无穷无尽的,能够“抽离出来”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修炼。架构学就是这种能力的催化剂,它能帮助管理者构建起一套逻辑框架,将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计划,即所谓的“底层逻辑”或“套路”。

举例来说,当谈及“目标”时,我们必然要考虑推动达成这些目标的动力。为了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分析目前的状态与我们达成目标所需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并据此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同样,无论是六要素还是九要素的流程模型,都可以用来明确流程定义,以便更有效地被人理解且执行。

架构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标准和术语,让不同专业和岗位的人士都能遵循这套体系来表达做法和规则,建立起共识的基础。随着不断的实践,这套架构会变得更加实用和易于应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场景的细化提炼更多的新要素来丰富其内涵,使其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这就像电子地图最初只包含道路和交通标识,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增加了许多其他标识一样,电子地图的应用场景已经并非只是看路,包括路况查看、餐饮搜索、定位等。

管理者是架构实践的最大受益者,这不仅因为他们天然处于一个复杂环境,需要盘活一切资源确保目标达成,其本身就是架构实践的“良好”环境。管理者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观察事物的走向,并能够立刻“跳出来”重新审视和部署,而不是陷入到具体的细节之中。架构设计的过程就像是铺设管道,这些管道是用于管理者将想法分解并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一线,让各专业人员发挥各自,虽然干不同的工种,但其目标是一致的

企业架构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从根本上提升人对复杂组织系统的认知,认知是管理复杂度的基础,我们管理复杂度的目的不是减少变化,而是要更好地应对内外部的持续变化,使得企业具备“自适应自调节”能力。企业架构所形成的成果就是在建造企业管理沙盘,这个沙盘可用于管理推演,解决语言不对齐、方法不一致的问题。

企业架构可以用到哪?

随着企业架构推广,其理论基础、方法工具已高度成熟,在模型应用方面,也随着人们的认知在高速发展。

基于Zachman、Togaf、Bizbok在企业深入实践,目前架构无论是在业务还是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具象,除了大家常听到的4A(业务、应用、数据、技术),合规架构、安全架构也逐步推向市场。这些层面架构的协调统一、相互联动、信息贯通定会加速企业变革进程。业务架构作为当前发力主战场,由业务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企业需积极拥抱,深化创新以应对未来挑战。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充分利用架构方法论,结合自身战略目标,确保各项架构设计能够协同效应最大化。同时,加强跨部门沟通协作,提升组织架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孪是 The Open Group®、信通院、央数院等数字化专业机构在架构、数字化建模等领域的会员单位,公司核心成员均 TOGAF、BIZBOK、流程管理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形成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整体设计与持续治理机制的实施方法论和支持平台。在企业架构、数字化转型、组织建模与治理、TOGAF、业务模型设计、业务流程管理、MDA、模型标准语言、以及军方发起的新时代装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等领域方面,提供方法理念、EMAGE 平台实施、培训与认证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我们倡导“以数字化的方式,推进业务优化与数字化转型”,面向市场提供了8 大解决方案实现从方法论到具体应用场景落地。

内容下载
姓名
公司名称
您的职业
邮箱
备注
我愿意订阅数孪的市场宣传邮件
提交表示您已了解相关隐私政策,查看隐私申明
立即下载
Digital Twin Model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mpany Ltd.
  • 微信公众号